村网通总站 白土二村 572584.nync.com 欢迎您!
①11月23日,2018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展。
②各种菌类产品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③游客品尝机器加工豆制品。
④住在“单身公寓”里的笼养青蟹品质好、味道佳。
⑤“冻龄羊”在博览会上走红。 叶敏摄
本报记者朱海洋
阅读提示:一年一度的浙江农博会最近落下帷幕。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农业嘉年华”,杭州的大妈大爷们从来不会吝啬钱包,位于市中心的和平会展中心一如往年,人山人海、比肩接踵。不同的是,在农博会的另一场馆,地处近郊的新农都会展中心人气飙升。除了各色新奇特的农产品亮相外,不少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农业“高精尖”技术也一同被搬进了展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的身影,带着孩子一睹现代农业。
“高龄”湖羊成网红
一进新农都的中心展馆,许多人便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拍照。只见一头雪白的湖羊正优雅端坐,一旁的“两头乌”幼猪则甜蜜酣睡,让人一见生怜。何以成“网红”?恐怕是小猪蹭了湖羊的人气,后者凭的就是“辈分高”。
记者了解到,尽管从出生到现在,这头湖羊才刚过百日不久,但如果按照胚胎来算,它的年龄已有20岁。原来,湖羊的兄弟姐妹共有8个,它们都是用20年前冷冻的湖羊胚胎,借腹生子繁育而来。
作为我国特有的羔皮和多胎绵羊品种,湖羊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曾先后三次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主要分布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的太湖流域。
浙江承担着湖羊保种任务,但近年来,保种场选种选育多以肉用系为主,选种选育方向较为单一,羔皮特性逐渐减弱,公羊血统扩充困难,对整个保种工作较为不利。为了增加保种群体的血统,恢复湖羊原有的特性和生产性能,今年年初,全国畜牧总站、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启动湖羊冷冻胚胎移植和冻精配种试验。
据介绍,试验所采用的,正是我国最早一批保存在“国家家畜基因库”中,已“沉睡”20年的冷冻胚胎和30年的冷冻精液。经过140天左右的孕期,从8月29日开始,母羊陆续诞下9只小羔羊,健康存活了8只,存活的羔羊个体发育正常,最重的将近5公斤。
事实上,在农博会走秀之前,这批湖羊便已在“科技圈”走红。当然,作为我国历史上“辈分最长”、“年龄最大”、“最抗冷冻”的湖羊,这些荣誉名副其实。当了解完这只湖羊的出身后,大伙自然更觉新奇,纷纷开始录起小视频,在朋友圈开秀。
一台机器抵30人
古有豆腐西施,今有“豆腐海归”。农博会上,有个农创客展馆,亮相的大多是“新农人”。农创客吴钰涛是名“90后”的海归,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拥有数学与计算机双学位。这次,他将一套机械模型带到了现场,让炸油豆腐实现全程机械化。
堂堂海归,为何会与豆制品结缘?原来,吴钰涛家里有个豆制品厂,规模不大不小,年产值3000万,可光工人就有300多名,设备落后,产品单一,十足的劳动密集型,利润自然单薄。
起初,吴钰涛一心想做个购物APP,赶时髦,做个新经济的创业者,但一次参观经历让他改变轨迹。在英国的一家啤酒厂,吴钰涛看到整个车间干净不说,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偌大的厂区仅需十人不到。
毕业回国后,吴钰涛和父亲商量,能不能组建团队,让家里的作坊“机器换人”?父亲口头上虽然答应,实则满心担忧。说实话,想要变革千百年传下来的工艺,谈何容易。
那段时间,为了了解加工技术,吴钰涛跑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豆制品机械厂。发现这些厂子几乎都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最先进的也只是引进日本技术,设备昂贵,最少也得1200万元,而且只能做一款豆制品。
自主研发注定是场“苦修行”。吴钰涛夜以继日地找材料、画图纸,不断试验调整,一天下来,常常是满身机油、疲惫不堪。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不懈努力,团队自主研发出8条全自动豆制品生产线,包括制作豆腐、千张、豆干、豆腐衣等。
“与传统工艺相比,这些生产线一小时的产能,可以抵得上30名工人,总共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很多设备甚至在全世界都属于首创。”吴钰涛说。可生产线出来了,小作坊和手工作业者怎么办?“我的战略是产业并购,把大家吸收进运营模式中,一起来赚钱。”
如今,吴钰涛掌门的福鑫食品成功控股了多家公司,每天可加工百余吨干黄豆,产品占据嘉兴地区一半的市场,去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5亿元。
展区成了科普馆
在众多的主题展馆中,浙江省农科院的农业科技展馆“科技范”肯定是最足的。别看所展示的水稻、土豆、油菜花等外貌普通,但实际上个个门道颇深,可能冷不丁,出身就是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奖。
一摞农作物中,火腿肉似乎有些另类。国人钟爱腊肉,却常浅尝辄止,原因是怕亚硝酸盐超标,但眼前这块火腿肉绝对可以放心吃。为啥?其采用的是外源亚硝酸盐代替和内源性亚硝胺合成阻断技术,既能保持传统工艺的色泽、口感、风味,还能将每公斤肉制品的亚硝酸盐残留量控制在3mg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
同样为吃客们带来福音的,还有躲在角落里高大挺拔的绿皮甘蔗。何以位列科技馆?记者了解到,通常甘蔗采用无性繁殖,商品性、抗病性常常连年下降;而采取脱毒种苗后,即利用组培技术,实现工厂化育苗的同时,还能保证优生优育、丰产丰收。
不久前,在全省“农业之最”果蔗擂台赛中,株高的前三甲就全由农科院甘蔗脱毒种苗包揽。如今在许多地方,这些种苗人气陡增,一苗难求,成为蔗农们的新宠。
如果说,火腿、甘蔗都异常低调,那么,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吕要斌带来的蓟马立体式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则十分惹眼。作为蔬菜最主要的虫害,蓟马的个头仅约一毫米,可危害无穷,不仅能通过成虫、幼虫直接蚕食蔬菜,还会传播多种病毒。
“以前对付蓟马,只能用化学农药。这项技术的要点,就在于以虫治虫、绿色防控。”吕要斌告诉记者,蓟马的天敌是小花蝽和捕食螨,这些益虫尽管自然界也有,但数量不够,“我的办法就是,在植株上释放克星,一物降一物。”
蓟马有不同虫态,为此,吕要斌配套研究了空中和地下相结合的战术:带有蓟马高效引诱剂的专用诱捕板,以及在土壤中释放病原线虫来寄生蓟马蛹。最终,形成一套立体式的组合拳。为了让这些过程可看,吕要斌特意搬来四个大号玻璃球,让观众认识蓟马、小花蝽等。
如何让农业科技走近寻常生活?今年农博会,浙江省农科院想尽办法,特别开设了“农科科普大讲堂”,让9位科技人员走出实验室,还邀请大伙一同品尝优质猪肉绿嘉黑、脱毒种苗甘蔗、优质柑橘等多项最新科技成果。来往观众不仅可大饱眼福,还能一饱口福。